捐赠器官本来就是少数人愿意做的事。把自己健康的器官,捐给非亲非故、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
你愿意吗?

51岁的叶伟成,2025年就完成了这个善举,把三分之一的肝,捐给素未谋面,也不知道对方是谁的陌生人。

从1990年至今,
我国也只有六个人做到了。

为什么叶伟成要这么做?
他不害怕担心吗?

在新加坡,每年有50到60名病患等着换肝。去年有63人,等候换肝的时间,约13个月。

如果等不到健康的捐肝者或是合适的遗体捐赠,他们可能至多活一两年。

如果要我考虑捐器官给陌生人,我可能会担心……

叶伟成是《联合早报》视觉部副主任,自确定手术日期后,早报记者和摄影团队一路跟随他的步伐,了解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的过程。

他爱美食,不爱运动,体重曾一度超过100公斤。

多年前,他加入捐赠大体供医学研究之用的计划后,无意间接触到佛学,对生命渐有不同感悟,开始思索如何以更直接且实际的方式助人。他每年也会参加修行班。

虽然曾想过捐赠器官,但因为家族有糖尿病史,自己又超重,只好作罢。

去年初他咳嗽求医,发现血压偏高,医生告诫若再置之不理,器官受损概率很高。

我开始每天健走运动,也吃得比较健康。一个月后,体重下降,而且健康指标都达标了。那时就想,既然身体还不错,而且刚好50岁,再不捐,将来可能就没机会了。
他(叶伟成)一旦做了决定,就很难改变,我只能支持他,而且他是去做好事。不过,他说,自己一个人捐肝就好,因为如果真的出什么事,家里至少还有我。
妻子吴丽萍55岁,兼职行政人员
一直以来,我觉得父亲很有爱心,但他要捐肝给完全不认识的人,真的没想到。我们都很担心手术风险、手术后他会不会恢复到之前健康的状态。
儿子浚锝22岁,大学生
他第一次和我们说要捐肝时,是在一次晚餐之后,我们听了都很惊讶,一直问他为什么。
女儿渼荟18岁,理工学院生

叶伟成去年7月决定捐肝后,主动联系全国器官移植组(National Organ Transplant Unit),参考无数器官移植资料后,他最后在肾和肝之间作抉择。

肾脏坏了还能靠洗肾来维持生命,但肝一旦失去功能,换肝是患者唯一的生存希望。所以我决定捐肝,而且肝能再生。

但不是所有想捐肝的人,都符合条件。

第一关健康检查

检查捐赠者的血液、肝脂肪、有否携带传染病;做电脑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了解胸腔和肝的体积和结构;做心电图(ECG)和心脏扫描,看能不能承担手术风险。

第一关健康检查

检查捐赠者的血液、肝脂肪、有否携带传染病;做电脑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了解胸腔和肝的体积和结构;做心电图(ECG)和心脏扫描,看能不能承担手术风险。

第二关道德审查

器官移植道德委员会与他会面,确定捐赠意图。叶伟成没有指定受赠者,属“非定向活体利他捐赠者”,捐受双方身份无需透露。手术后如果想见面,可以安排。

执刀的外科医生亲自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回答疑问;麻醉医生讲解麻醉程序和风险;心理医生和社工排除他精神上的顾虑,也让叶伟成有心理准备。

第二关道德审查

器官移植道德委员会与他会面,确定捐赠意图。叶伟成没有指定受赠者,属“非定向活体利他捐赠者”,捐受双方身份无需透露。手术后如果想见面,可以安排。

执刀的外科医生亲自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回答疑问;麻醉医生讲解麻醉程序和风险;心理医生和社工排除他精神上的顾虑,也让叶伟成有心理准备。

第三关心理准备

重点是:“你的肝,可能白白牺牲。”

因为移植后的肝脏,可能因血供不足而衰歇、排斥现象、手术感染等,让捐肝善举化为乌有。

第三关心理准备

医生特别‘警告’伟成:“你的肝,可能白白牺牲。”

因为移植后的肝脏,可能因血供不足而衰歇、排斥现象、手术感染等,让捐肝善举化为乌有。

我是带着
很愉快的心
去做手术
因为这是我一生中以
最务实的方式帮助别人
看了叶伟成的捐肝经历后,您对捐器官救陌生人有改观吗
谁需要?
谁能捐?
切掉70%的肝还能活?
  • 什么人需要移植肝?

    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病毒感染等,导致肝功能衰歇,无法修复,换肝是存活的最佳方案。

    2024年,新加坡有63人等着换肝,平均得等候13个月。

  • 肝会再生吗?

    更准确说是“增生”。手术后,体内留下来的那一侧会逐渐变大,并在术后一两几个月内补回大部分体积。也就是说,如果留的是左肝,左肝会变大,但不会长回右肝。

  • 会捐出多少肝?

    取决于受赠者所需的肝体积。肝分为左右两部分,右肝占五分之三,左肝为五分之二。若受赠者是儿童,一般会移植左肝;成人则通常移植右肝。即使切除七成肝脏,剩下的三成也足以维持身体机能。


    勾伟杰副教授国大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兼器官移植中心高级顾问医生

  • 接受活体捐肝,
    能活多久?

    第一年的存活率超过90%,比没有换肝的病人活多13至17年。活体移植的成功率更高,而且免疫系统排斥的风险更低。过去30年,本地所有活体捐肝者都在术后康复。据医学资料,移植后的肝平均可使用40年。


    马里(Vidyadhar Mali)副教授国大医院小儿肾脏与肝移植计划外科主任

  • 切下的肝,
    可以分给两个人吗?

    不可以。
    因为肝内的几条主要管道(肝动脉、肝门静脉、胆管等)盘根交错,若再进一步切割,不仅影响移植肝的存活率,也会危及捐赠者肝脏的供血与正常功能。

  • 肝移植费用由谁负责?

    受赠方负责。

    新加坡公民如果无法承担,可通过不同社工协助,财务不会是造成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

我希望自己的行动能鼓励更多人挺身而出消除公众对
捐肝的误解

手术后两天,叶伟成收到对方的答谢礼篮和小卡,感谢他让自己重获新生。

“没料到会收到他的卡片,看了很感动,觉得捐肝是值得的。”

他也回了祝福卡给对方。

休养一个月后,叶伟成已照常上班和生活。

“我希望自己的行动能鼓励更多人挺身而出,消除公众对捐肝的误解。感谢太太和家人支持我每个决定,也很高兴能让孩子看到帮助他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