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35时光之旅


并肩同行建立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树立了大小国家平等互利合作的典范。


建交是两国正式外交关系的起点,但早在新中建交前,新加坡和中国就有源远流长的关系。
1970年代,新中两国最高领导人李光耀和邓小平对彼此国家的访问,为新中关系揭开重要的一页。
新中外交关系,始于李光耀和邓小平的相识相知,始于两位政治领袖的惺惺相惜。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十来年,也就是新中建交前的历程,两国高层频密接触,新中也开始展开贸易与经济合作。
1976年5月,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首次访华,与当时82岁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会面。
李光耀一行17人在中国考察了13天,除了北京,还去了山西阳泉市的大寨、西安、延安、上海、无锡、桂林、广州。
李光耀一生访问中国33次,是少有曾见过五代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外国政要。
1978年11月,有“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之称的邓小平访问新加坡。
除了与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会面,邓小平也参观了裕廊工业园区和建屋发展局,所见所闻为他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参考。
李光耀当时告诉邓小平,没什么新加坡做得到的事情,中国做不到。就在邓小平回国后的一个月,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幕拉开。
1980年代,多名中国高层官员访问过新加坡,包括1981年到访的时任中国总理赵紫阳,1985年到访的时任中国外长吴学谦、1986年到访的时任中国国务委员谷牧和副总理田纪云等。
1988年9月,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第四次访问中国,并与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第四次会面。
李光耀在1980年代三次访华,新加坡前副总理吴庆瑞1985年受邓小平之邀,担任中国政府沿海开发经济顾问兼旅游业顾问。
随着两国在1990年正式建交、尤其是中国重启并加速对外开放后,新中双边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
1992年邓小平南巡期间,鼓励中国城市在维持良好社会秩序的同时,学习新加坡成功的经济发展经验;过后,中国许多官方和非官方代表团纷纷访问新加坡,学习新加坡管理方法与经验。
1990年10月3日,时任新中两国外长黄根成与钱其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签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早在新中建交前,两国已建立长期联系,联合公报只不过让关系正式化,因此不需大张旗鼓或大事庆祝。仪式低调举行,但那是重要场合,也是新中外交部官员经过数月协商的成果。黄根成
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成立后,新加坡又陆续和四川、辽宁、浙江、天津、江苏、广东、上海等省市成立类似的经贸理事会,进一步扩大双方在中国区域发展方面的合作。
1994年2月26日,时任中国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国务资政李光耀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
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它是新加坡和中国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跨国合作工业园区。
30年间,苏州工业园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从1994年的11亿3200万元(人民币,下同,约2亿1000万新元)增至2024年的4002亿元,翻了353倍。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基础上,更多双边合作项目与合作机制应运而生,为两地企业和民众创造更多机会。
始于2004年的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是新中最高层级的双边合作机制,在新中两国轮流开会。双方在会上全面探讨两国在贸易、金融、政府间合作项目等方面的进展,并确认新合作领域,在促进两国特殊友谊及合作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JCBC由新中两国的副总理共同担任联合主席。起初,中国是由中共政治局委员兼副总理出任中方联合主席,2013年以后,JCBC的中方联合主席,升格为由政治局常委级的副总理担任。
2004年5月,新加坡时任副总理李显龙访问中国,与中国时任副总理吴仪共同主持JCBC首次会议。
2008年9月28日,时任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和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为新中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主持开工奠基仪式。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以打造一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城市为愿景。如今,新加坡在天津已累计投资超过141亿新元,涉及逾1190个项目。
新加坡和中国在2008年10月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协定在2009年1月生效。这是中国同亚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份全面双边自贸协定,不仅惠及新中两国,更为后来中国与亚细安的自贸协定奠定基础。
2010年6月30日,中新广州知识城正式奠基,由广州开发区和新加坡星桥国际联手发展,双方各占股50%,采用的是“企业带头、政府支持”的新中合作模式。2018年11月,新中两国政府签署《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升级合作的框架协议》,知识城升级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
2013年以来,中国成为新加坡最大货物贸易伙伴国,新加坡也是中国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双边紧密经贸联系带动各方面合作蓬勃发展。
新加坡至今已连续12年成为中国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2013年以来对中国累计投资达2230亿元。
2022年4月,新加坡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累计最大外资来源国。中国则自2013年起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
去年,双边贸易额达1700亿新元,占新加坡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约13%。
2015年是新中建交25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年11月访问新加坡时宣布,启动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新中第三个政府间项目。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不仅是两国继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之后开展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点示范项目,确立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信息通信、交通物流为四大重点领域。
入境新加坡的中国旅客人次,在2017年首次突破300万,达322万7000人次;中国首度超越印度尼西亚,成为新加坡最大旅客来源国。
冠病疫情后,入境新加坡的中国旅客人次在2024年再次突破300万,比前一年增长126%,时隔三年再次居冠。
冠病疫情的考验凸显新中关系历久弥坚。两国关系在2023年进一步升级,为未来深化合作奠定基础。
大熊猫嘉嘉和凯凯在2012年来到新加坡,嘉嘉2021年成功受孕,在8月14日农历七夕顺利诞下“七夕宝宝”。
新加坡时任副总理王瑞杰与中国时任副总理韩正,同年12月29日在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会议上共同揭晓熊猫宝宝名字为“叻叻”,寓意熊猫宝宝生于新加坡,永远快乐无忧。
2023年3月31日,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两人同意将新中双边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李显龙在总理任内访问过中国14次,相信是同期访华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除了到首都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沿海大城市,他也多次前往中国的中西部地区。
新加坡和中国从2024年2月9日起,落实30天互免签证的安排。
这项互免签证安排于2023年12月7日在第19届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会议上宣布,随后新中通过交换外交照会予以确认。免签安排加强新中民间交流,为改善两国在广泛领域的合作提供更好基础。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2025年6月22日展开上任来首次对华访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强,以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会面。
这也是黄总理在组建新内阁后,首次访问亚细安以外的国家。新中两国在黄总理访华期间,达成四项合作共识,包括为第三方国家展开培训、加强智慧产权数据分享、探讨建立高层官员交流机制,以及强化法律人才培训。
跟随早报记者走上新中街头,
看看两国民众能答对多少?
我们聚焦两对跨国夫妻的文化碰撞与融合,展现了跨国婚姻在中新关系中架起的文化与情感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