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调皮捣蛋被奶奶逼着学习钩针编织,女囚小A(57岁)怎么也没想到,这门手艺会在人生低谷时为她带来曙光。

11次进出监狱的小A,在艺术课程沉淀静思,在一勾一拉之间找回自信,如今教导其他女囚制作各类精巧作品,期许在走出高墙后靠双手踏实维生。

樟宜监狱中心A4狱所,2020年推出“囹圄中的艺术”(Arts Behind Bars)项目,通过艺术疗法帮助女囚管控压力,学习手作技能。

最初,她们编织钥匙扣、手机袋和杯垫等常见小物,近来还跟上流行趋势,设计出潮玩拉布布公仔(Labubu)的衣物饰品。

小A是参与项目的30名女囚之一。她10月初接到任务时,每天花六小时设计服饰样板,再依据不同公仔的形态调整完善成品,接着教导其他伙伴如何编织,目前已设计出逾60个萌态十足的款式。

惩教官努拜祖拉(Nurbaizurah Binte Mohmad,左)说,这个项目也开办素描和绘画课程,旨在让女囚发挥天马行空的创意,坦露内心想法,消除过去的创伤,最终实现改造重归社会。

创作艺术的过程考验耐心和毅力,不少女囚的态度和行为愈发向好,更加开朗愿意敞开心扉,一些甚至想要在出狱后朝艺术领域前行。

这些拉布布服饰于11月中首次推出,在跑马埔路(Race Course Road)的Just BrewIN咖啡厅上架售卖,所得收益归黄丝带基金,资助改造和重新融入社会计划,帮助正在服刑的囚犯、释囚,以及他们的家人。

女囚们早前已经完成了圣诞节的应节编织品,目前正为农历新年编织品赶工。

负责Just BrewIN的工业与服务合作社协会(ISCOS)副总裁艾维斯(Elvis Overee)说,参访者反响热烈,乐见囚犯的才华得到认可和支持,仔细聆听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好些公众甚至慷慨解囊购买这些艺术品,以示鼓励。

小A这次出狱后,执意不再坠入毒海重回牢房。艺术创作推动她思考学习,将二维图案转化为生动立体的钩针编织品。在这个不断尝试和改进的过程中,她的性格也悄然改变,期盼弥合过去对亲友造成的伤害,修补关系。

我进出(监狱)太多次了,自暴自弃不觉得有未来,人到了这个年纪也不可能改变什么。没想到随手一做的艺术品会得到认可,这是生平难有的满足感。有了清晰的目标,我会坚持下去,不能再过上浑浑噩噩的生活。生命就像艺术,充满无限可能。
部分照片由新加坡监狱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