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能谈金融经济

孟文能,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前局长
  • 听一听
  • 视频
沈越
联合早报财经新闻主任
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全球化,包括在贸易、投资、技术以及金融层面一定程度的碎片化。
孟文能,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前局长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前局长孟文能(左)接受《联合早报》财经新闻主任沈越专访时说,变化具破坏性,令人不安,但正如一切变化,它既蕴含着机遇和好处,也伴随着挑战和脆弱性。(邝启聪摄)

过去一年,全球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高通货膨胀压力迫使许多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此前,冠病疫情引发的大规模公共支出,使全球公共债务水平大幅上升,加剧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财政压力。中美博弈和全球供应链脱钩则带来更多挑战,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同时增加地区性的经济衰退风险。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错综复杂、快速变化,各地政策制定者的任务更艰巨,犹如在耍杂技般操控着至少三个球,即维护稳定、促进增长,以及为新一波的科技浪潮做好准备。

《联合早报》的“未来365”系列,每年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下来一年可能出现的变化,带我们预见未来五到10年的趋势。

这个系列第三篇访问的是今年1月1日退休、结束36年公共服务生涯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前局长孟文能(Ravi Menon)。

“金发女孩”与“三只熊”寓意
对应全球经济冷与热

孟文能自1987年加入金管局,在那里工作长达29年;他在2011年出任局长,也是任职最久的金管局局长。2018年,他获金融时报集团旗下刊物《银行家》(The Banker)选为亚太最佳央行行长。

那年初,孟文能引用了格林童话中的《金发女孩与三只熊》,用“金发女孩经济”(Goldilocks Economy)来比喻当时的全球经济,即一种既非过热也非过冷的适度增长状态。在故事中,金发女孩走入了熊家,发现餐桌上摆放着三碗粥。她跳过了过热和过冷的,吃下温度适中的那一碗,便倒头就睡。

他当时警示说,就像童话中的熊家族一样,“熊爸爸”通货膨胀、“熊妈妈”保护主义和“熊宝宝”金融不稳定,三只“熊”已探头探脑,可随时打断金发女孩的美梦、打破经济的平衡。

六年一晃而过,孟文能口中的“三只熊”已现身,但在接下来的故事里,会只有金发女孩与三只熊吗?

廉价货币时代终结后
债务过高难回到从前

一切还得从“熊爸爸”说起。

在全球经历一波通胀之后,各地的货币政策紧缩阶段将在未来一两年逐渐放缓。一旦“熊爸爸”通货膨胀睡去,利率会从当前的高水平下降。

孟文能说:“但它不会回到从前的水平,会比以前来得更高。这也是全球经济须应对的新调整。”

若将时间定格为每组10年来观察,孟文能指过去的10年极不寻常,通胀极低、货币政策极松,所以利率也极低,流动性充裕。

在未来10年里,一个重大变化是,廉价货币和低利率时代会终结。

加强征税能弥补之前收入损失
平衡公共财政引回可持续轨道

不过届时,相对于生产总值或其他衡量标准,全球债务水平仍会过高。

一方面是货币宽松时期,借贷相对容易,不少政府、企业和家庭越借越多,债台高筑。另一方面,疫情期间,许多政府因抗疫积累了大笔债务。

孟文能说:“如今,它们必须削减开支,或至少控制支出的增速,同时还要寻求新的收入来源。倘若全球出现加强征税的趋势,我不会感到意外。这种做法能弥补之前的收入损失,平衡公共财政,并将经济发展引回更可持续的轨道上。”

一些加强征税的全球性发展就包括第二代反税基侵蚀和盈利转移(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 2.0,简称BEPS 2.0)框架,规定跨国公司有效税率达15%全球最低标准,确保跨国公司不能将利润转移至其他低税率地区,各地政府不至于流失税收。

即便加强征税,孟文能认为一些承受巨大压力的政府,如欧美先进经济体,将不得不削减它们的社会安全网,“否则,债务增长过快,将产生自身的一系列问题”。

科技创造工作也摧毁工作
工作不是被破坏而是要被“拆解”

更深远的是,随着社会安全网接下来松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所带来的浪潮可能导致更广泛、更深层的结构性改变。

许多人关注的是科技会创造工作,还是会摧毁工作。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它将改变我们的工作。

孟文能以新闻产业举例说,过去行业里有一种称为速记员(stenographer)的工作,负责速记人家的口述,纵然这个岗位已经消失,但“记者的工作不太可能消失,因为我们需要新闻,但新闻的生产方式、分发方式,以及消费方式,都因科技而发生了变化”。

因此,更重要的是审视自己的工作,并将其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因为有些将被摧毁,如软件可自行完成的任务;但也有新的出现,如监控网安风险。

“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中,都有10年前没在做的事。如果你观察每一份工作,大体上都是如此,工作的本质在变。人们真正须关注的是,自己的工作在未来五年、10年内会怎么变。”

与此同时,人们也要意识到,工作不仅越来越复杂,彼此间的界限也更加模糊和重叠,更多工作无法独自完成,须在团队、网络和生态系统中完成。

譬如,从前记者写文章,先是手写或打字,之后提交给他人校正,再接收校正稿重打。后来,通过可编辑文档打字并发送稿件,无须重印和来回修改。现在,有了共享文档,多人可同时进入文件,分析数据、讨论和添加见解,提升协作效率和新信息的产生。

孟文能说:“共享网络、共享工作场所、共享工作流程,变得非常重要。我认为,这方面是各行各业的公司、企业和组织都须投资的,就是赋予人们在衔接的网络团队中工作的能力。”

避开过于集中风险
在碎片化不协作中寻找合作模式

然而,在“熊妈妈”保护主义极凶猛的环境下,协作谈何容易?

孟文能承认,当今世界的确出现更多限制,经济上的分化同时出现在贸易、投资、技术,以及金融等领域。“合作时必须谨慎,以便对任何突发变化保有韧性。”

譬如,从前只须与两方合作,现在须与五方合作,才能降低风险过于集中。“这是构建韧性的一种有趣方式,就是你需要形形色色的合作伙伴,实际上这也代表了一种新形式、更广泛的合作模式。”

孟文能说:“我不将之称为全球化的终点,但我会说,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全球化,包括在贸易、投资、技术,以及金融层面一定程度的碎片化。把这一切综合起来看,我们将在未来10年,面对一个非常不同的世界。”

不过,在关键问题如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上,孟文能呼吁各方必须合作,避免经济学中的“公地悲剧”发生。

在所谓的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中,有一片草原,不同的养牛人带着各自的乳牛,都希望自己的乳牛能吃到青草。但若每个人都让乳牛吃青草,草原最终会寸草不剩。

孟文能指出,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双方都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但目前因关系紧张和信任缺失,难以进行有效合作。“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是坐以待毙等到危机来临才行动,还是能在危机发生前就采取行动?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须继续推动这个领域的全球合作,努力将各方聚集在一起,即使大家在其他领域存在竞争和互不信任,也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合作。”

“熊宝宝”引发的不稳定性,也是让很多人忧心的未来潜在风险。

就如工业革命时期,从马车过渡到汽车,如今人类社会要从高碳排放经济体过渡到绿色经济体,“结构从旧的转变为新的,过渡期极为痛苦。我认为,我们正处于类似的转折点。”

新经济中也有机会
让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翻盘

孟文能认为,世界面对的重大挑战是如何管理这个转变,尤其是还要照顾到脆弱群体的权益。

我不认为这会很顺利,因为那会太乐观。但你可思考如何处理这些颠覆的变化、如何将它们最小化、如何给予足够时间进行调整、如何帮助受影响的人适应新经济。”

反过来看,孟文能认为,新经济中也有让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型企业翻盘的机会,如代币化这个概念。

他举例说,如果一名养牛人想从银行借钱,理论上可将乳牛代币化,在区块链上交易,创造更多经济价值,也为那些以前无法将非金融资产变现的低收入群体创造机会,降低他们的借款需求。

总体来说,这些技术可为低收入人群和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机会,前提是他们能够投资、理解、并使用这些技术。

至于新经济是否能缩小贫富差距、打破社会分配财富的方式,孟文能认为,还有众多影响因素在起作用,如代际间代代相传的优势,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深化不平等的现象。

对于新加坡这样的经济体而言,需要的是去深入了解这些变化,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般的评估,即从前很好,今后会很糟,“因为这不是一个很有帮助的方法”。

“我希望我听起来没太悲观。过去的10年比之前的10年变化大。未来的10年,变化还会更大。变化具破坏性,令人不安,但正如所有变化一样,它既蕴含着机遇和好处,也伴随着挑战和脆弱性。”

孟文能推荐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