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处信息内爆、注意力被快速流转的事物不断切割成碎片的时代,古典音乐严谨深沉的本质,永远做不到流行音乐的通俗,它能否继续拥有普世价值,又能否有未来?
古典音乐不是奢侈品,作为人类精神遗产,它带来特殊的生命体验,能让人萌生快乐,也能让人泪流满面。但唱片业萧条,观众群老化,在各种"快文化"充斥着人们感官需求的当下,古典音乐的未来似乎前路茫茫。
2023年,瑞士哲学家、汉学家耿宁(Iso Kern)提出:未来20年,还会有年轻人对古典音乐感兴趣吗?是振聋发聩的诘问。
郎朗当时表现出极大乐观,特别提及中国及亚洲青年对古典音乐展现出的热情与天赋,认为只要把古典乐做好、做到位,就不怕年轻人不感兴趣。他坚信古典音乐的土壤不会干涸,古典音乐行业不会衰落。
他这么说不是因为他是钢琴家,而是因为他目睹了许多古典音乐会的震撼,许多古典音乐爱好者的痴迷,许多古典音乐作品的畅销,许多古典音乐节及各类活动的繁荣而得出的结论。
一年后,在天津彩排与演出的间隙,郎朗重申他对古典音乐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个人认为古典音乐肯定不会消亡,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多。古典音乐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很多新一代音乐家已意识到不能只是纯粹的演奏,而需要花时间去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郎朗钢琴家
"比如我很好的朋友Ray Chen,他在社交媒体上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我觉得很有意思。"
Ray Chen,陈锐,著名澳大利亚籍华裔小提琴家,也是网络"段子手",经常在社交媒体上以"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古典音乐"为初衷发布搞笑视频,单在Instagram,就积攒了百万粉丝,技艺与流量兼而有之。
无可否认,自从有了自媒体,古典音乐似乎迎来了复兴,它让演奏家迅速积累人气,走下"高深莫测"的神坛,积极破圈,加速传播,给古典音乐带来新增长点。
根据免版税原声带提供公司Epidemic Sound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互联网之声报告》,2022年,全球古典音乐因为受YouTube平台上内容创作者的青睐,使用量增长了90%,而在包括TikTok等多个流媒体平台上,古典音乐的播放次数超过了2亿次。
星星火种,让微博粉丝量已有超过1600万的郎朗更跃跃一试。"我现在也做自己的vlog(视频博客),把每个去演奏的地方进行编排,将几场音乐会放到一起。原来可能觉得弹琴就好了,但现在也知道需要灵活掌握一些交流方式,拿出时间和精力把自己一些想做的事、喜欢做的事分享出去,拉近一些距离。"
音乐强过一切铠甲
时间是2024年12月28日。
与郎朗访谈的前一天,以色列军队突袭加沙北部最大医院,15名危重病人、50名护理人员被迫转移,生命受到了威胁。
这不禁让人怀疑,在战争和死亡面前,谈论古典音乐的未来有何意义?
音乐以爱育人
在纷乱与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音乐教育尤其像盏明灯。我们因此谈到在委内瑞拉创造奇迹的音乐系统教育El Sistema。
什么是El Sistema?这个由委內瑞拉经济学家艾柏魯博士(Jose Antonio Abreu)创立的教育体系,主张音乐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为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富足,帮助他们抵抗物质上的贫穷,战胜现实生活的残酷。
弹奏快乐琴键
众所周知,郎朗是在极其严格教育下被养成的,但郎朗发起的"快乐的琴键"计划很大的一个目的,是"希望孩子们在练琴的时候是快乐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被逼的、痛苦的,然后每天都想放弃"。
什么是"快乐的琴键"?为践行"无论社会经济背景如何,所有儿童都必须获得优质教育"这一承诺,郎朗发起"快乐的琴键"计划,在数十年间通过捐献钢琴、设立音乐教室,把音乐带到许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孩子身边。
音乐对决人工智能
从中世纪时期开始发展,1500多年来古典音乐的流传在当今世界仍然发挥着作用和影响。
但来到21世纪,在人工智能(AI)可以取代许多职能的当下,古典音乐的未来,更迫切的诘问或许不是"还会有年轻人对古典音乐感兴趣吗?",而是古典音乐会输给AI吗?
《未来365》2024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