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出行方便总充满想象,也最能拥抱科技与奔放的创意,然而地球已难以承受各种经济活动与出行的碳排放,绿色能源正在如何改变人类的出行需要与科技创新?未来必是电动车称霸吗?
设想2030年出产的汽车,会是怎么样的出行移动工具?
这个问题在2020年抛给了全球230位汽车巨头的关键人物,答案是:到时汽车最有可能的三大标准配置功能是高速无线网络,无线充电,以及车和车的联网互通(car-to-car communication)。
来自美国的全球最大连接器产品和系统制造商之一莫仕(Molex),在2020年做了一项“2030年的汽车会是什么样”的调查,得到的结果描绘了影响未来汽车战略和商业决策的主要趋势和技术。
这些大车企所描绘的2030年汽车技术,在2025年的今天其实已可见一二。一些图像或愿景在近年已神速发展,例如自动驾驶功能所需要的各种数码与智能科技、快速充电技术和各种新能源环保汽车的探讨。
多年来看到能源市场以及移动出行演变的蚬壳(Shell)亚洲出行业务高级副总裁陈敏毅说,人类的出行趋势(mobility trend)正为气候危机和能源的可持续,经历一场深刻的能源转型,而这些转型之路也带来新的需要和挑战。
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备的发展、实现低碳目标的策略部署,以及数码化更深透到各领域。其中发展的需要和低碳的实现需要取得平衡,才能照顾到不同国家和市场的客观条件,进而取得企业与民众的信任而愿意在能源转型上同行。
陈敏毅蚬壳(Shell)亚洲出行业务高级副总裁
因地制宜布局
研究人类出行趋势的行家都认为,未来的出行将更加智能化、互联化和绿色化。这包括自动驾驶技术日趋成熟,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和自动驾驶公共交通工具将成为现实。
克服能源三难
陈敏毅说,“在讨论能源课题时,必须认识到我们始终需要应对能源三难困境(Energy Trilemma),即如何在能源安全、能源可负担和环境可持续三者之间取得平衡。”
电动车正领跑
新加坡要在2040年实现100%清洁能源汽车愿景:
要实现净零排放,电动汽车无疑是当前能源转型的领跑者。
利用灯柱充电
全球电动汽车的普及并非一蹴而就。电池技术的瓶颈、充电基础设施的不足以及一些地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问题,都对这新能源车的推广构成挑战。
但电动车的发展势不可当,陈敏毅预计电动车电池将会日新月异,且走向更小巧耐用。未来充电也会越来越便利,更多人可在公共场所为车子充电。
减碳超越政治
能源转型关乎环保,然而这全球大工程也卷入了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博弈,尤其是有助公路交通减排的电动车技术,包括其中的人工智能开发,竞争必越演越烈。
能源的未来在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主要是风能、太阳能、水能和地热能。能源与环保专家都认为,全球共同努力,明智地应用这些自然资源,可以帮助地球保持绿色。
陈敏毅负责亚洲区域的出行业务增长,此前,他是蚬壳全球移动出行网络高级副总裁,推动了公司在全球加油站及充电网络的扩张和韧性建设,包括企业收购和电动出行基础设施发展。
他说,人类减碳之路必会持续,电动汽车作为这过程的一部分也会继续演变。问题只是不同市场的时机和准备程度,公司探讨和协助提供的减碳方案更要客制化和地方化是必然的。
在亚洲,除了中国,新加坡也是交通行业进行能源转型的领头羊。在陈敏毅所负责的所有市场中,无论是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甚至中国,它们在能源转型上都处在不同的发展节奏。
重要的是,政策必须到位,因为当政策就绪时,我们就能够进行技术变革,也可以和有信心及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然后共同前进。
《未来365》2024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