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平均寿命是大约84岁,根据卫生部2019年的一份报告,本地的健康寿命比预期寿命短了约10年。这就意味着,许多人在寿命的末端,将会受到病痛的折磨甚至卧病在床,无法安康地走完人生之路。这是必然的吗?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
在21世纪初,活到百岁曾被视为罕见且令人敬仰的成就;然而,在科技进步、医疗水平提升以及生活方式不断优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正逐步迈向这一曾经遥不可及的年龄里程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范围内百岁以上老人的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人口司2021年的估算,全世界百岁以上人瑞超过62万1000人,到了2030年左右,这一数字将超过100万。预计到了2050年,百岁人生将不再只是少数幸运儿的专利,而是广泛的社会现象。
这一趋势不仅标志着人类健康与福祉的巨大进步,也对我们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个人生活规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人们需要重新思考职业发展路径、财务规划、家庭关系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如果方法得当,健康长寿实际上是可以在年纪积累的同时,身体机能保持正常,减轻社会负担的。当人们在晚年保持健康时,他们可以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不需要密集医疗护理,也可以独立生活。
袁仪婷医生新加坡亚历山大医院预防性保健计划主任
亚历山大医院、国大心脏中心心脏病专科顾问医生
新加坡亚历山大医院有一个专门从事健康长寿研究的诊所,医院预防性保健计划主任兼心脏病专科顾问医生袁仪婷带领团队,尝试做不同的研究帮助人们缩小健康寿命与寿命之间的差距,让人们享受真正的健康长寿(healthy longevity)。
要达到这样一个理想境界,我们需要的“长寿生态系统”包括前瞻性的预防保健、可持续的城市规划、终身教育,以及社会的支撑系统。
袁仪婷认为,新加坡的综合医疗保健系统和前瞻性政策在发展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全岛都有的公园连道、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居民区步行20分钟内都有所需要的设施、活跃乐龄中心等。
“谁也不希望出现的情况是,社会上老年人占绝大多数,需要更多的养老院、住院和护理人员,这样绝对不是‘健康长寿’。”
投资未来健康
对于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什么?
袁仪婷把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比喻为对自己和未来的投资,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这是一种观念的培养。
推行精准预防
长生不老是许多人的追求,历史上有不少人在寻求不死药,但这绝不是健康长寿诊所研究成立的目的。
袁仪婷医生认为,世上没有这样一颗万能的仙丹。
为岁月添生命
新加坡是全球预期寿命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最终都会享受到良好的生活质量。
寿命只是衡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寿命。然而,健康寿命(healthspan)衡量一个人保持健康、活跃、没有慢性病或显著功能下降的时间。因此,如何缩短我们的“健康寿命差距”,成为了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
什么是“健康寿命差距”?从开始出现重大健康问题到最终死亡之间的时期。在不少发达国家,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年龄较早,一般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失智和认知能力下降的患病率也增加。
长寿贫富差距
如何公平对待富人与穷人,一直是医疗保健领域的一个问题。从常见慢性病的药物到治疗费用高昂的罕见病症,总是存在争论,毕竟政府或纳税人的钱和补贴总是有限的。
“锻炼对每个上班族来说都是挑战……所以即使真的时间很晚了,我也会尽量做些拉伸运动,哪怕只有五分钟。关键是我不想打破这个习惯。一旦错过一次,惰性就更容易积累,像滚雪球般,最终放弃。”
袁仪婷说,她听过最糟糕的借口就是“太忙”没有时间,还有压力太大、竞争太激烈、通货膨胀太高等。“许多新加坡人为了工作或上网刷屏时间牺牲睡眠、活动锻炼,却没有意识到它对我们健康的深远影响。”
《未来365》2024年系列